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正文

学会接受“足够好”

发布人员:why 新闻来源:互联网 发布日期:2010/01/15 10:09

>

       普林斯顿大学著名心理学家、诺贝尔奖得主Daiel Kahema作过一项研究,试图了解当人们的选择增加时,为什么许多人还是不快乐。他把类似于“我只能接受最好的东西”分为从1-7几个等级来描述,以区分“最佳化者”(他们的目标总是尽可能作最好的选择)和“满足者”(他们的目标是“足够好”,不管是不是最好的选择)。平均得分超过4分的人为最佳化者,低于4分的人视做满足者。在几千名受调查者中,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平均得分在4分以上,也就是所说的“最佳化者”。据“最佳化者”描述,他们在决定买一件东西的时候,经常会花很长的时间去比较产品之间的不同,比起“满足者”,他们更爱苦思冥想,反复琢磨。所以,随着选择的增加,作出决定的难度也随之加大。更糟糕的是,在作出决定之后,他们还在为没有时间比较更多的产品而苦恼。最终的结果是,他们可能比其他人得到了更好的选择,但是从中得到的满足感却很少。

生活中你是否会有这样的感觉:当你面临选择的时候,会试想其他所有的可能选择是什么,甚至那些此时没有出现的选择;看电视时,经常频繁换台,扫描所有的频道,甚至已经有想看的节目时也还会寻找有没有更好的节目;经常幻想与自己实际生活非常不同的生活方式;无论对自己的工作是否满意,你都时刻留心更好的机会;买衣服时很难买到自己十分满意的衣服,即使精挑细选买到一件,也发现自己没有原先想象得那么高兴。如果你经常出现上述情形,那么你可能就是一个最佳化者。
Kahema的研究发现,丧失比获得对心理的冲击要大得多,丧失给我们造成的伤害要远远超过获得带给我们的满足感。随着选择的增加,积极情绪最初是上升的,但接着很快就开始趋于平稳。没有选择事实上带来了无限苦恼,但随着选择数量的增加,积极情绪经过短暂的上升便开始下降。最终结果是,在超过某临界点之后,增加选择只是降低了快乐的感觉。而且,无限选择的结果可能远远超出了轻微的失望而演变成痛苦,过量的选择正在成为一种在现代社会中传播不快乐的流行病。
目前看来,“足够好”的哲学更利于人们的生存,我们要学会接受“足够好”,不妨从下面几点培养这样的意识:
(1)不要过多且不必要的选择。比如买衣服的时候,比较应适度,选择越多,作决定也就越困难,作出决定以后,由于担心这种决定并非最好的决定而产生的失落感也会越大。结果,本来挺快乐的事也弄得不快乐了。
(2)不要担心错过。引用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,精神病医院有两个病人,经了解,第一个发疯的原因是自己女朋友和别人跑了;第二个是由于不能忍受老婆施加的精神压力而发疯。更离奇的是他们说的是同一个女人。仔细想想才能知道其中的哲理,失去就是失去了,一直执著于得不到的东西是痛苦的,有些东西即使得到了也未必是适合自己的。我们需要学会接受这样一个现实:即我们不可能得到我们希望得到的所有东西,我们不可能拥有一切。
(3)控制自己的期望。通常,我们的期望越大,失望就越大,所以,要把我们的期望放在一个更现实的水平上,真正的快乐不是盲目追求,而是享受已经拥有的。
学会接受“足够好”,爱你所选,这样你就会更快乐。——《心理与健康
推荐资讯
最后更新